close

為人母的愧疚感

當了媽媽之後,我發現我最常出現的感受是guilty,老覺得自己給孩子的太少,陪伴的時間,怕錯過哪些該給的學習刺激會不會漏掉,或者是哪本繪本少買了嗎?
 
於是,當大寶🍑出現語言遲緩的症狀時,我真是罪惡到不行,為了陪伴大寶,加上懷孕,我便順勢就停下腳步,好好在家帶著他。這段期間我也沒閒著,怕被眾所矚目慣的大寶🍑會不適應二寶的出現,總是用許多技巧讓他知道即將有個新生命的到來。
 
一直到老二出生,至今也有兩個半月了,他越來越想展現他是個「哥哥」,對於這個新頭銜有莫名的榮譽感,做什麼都「我係哥哥啊!」,吃藥的時候「哥哥不怕」,或者妹妹哭的時候説「妹妹不要(哭)哥哥在」。每次聽到這些真的很複雜。一方面覺得欣慰,孩子好像一下子就長大了很多,另方面又有點心疼他,因為有小的在,他不得不成為「哥哥」,原本滿滿的注目與寵愛,現在每一樣都因為妹妹被瓜分掉一些,而這每個過程他都要試著接受並消化理解,真的不容易。
 
看吧!我又有罪惡感了…
 
有了二寶後,回歸家庭生活,重新審視自己做母親的角色。其實,長時間的自我感受不良,確實很不健康,我應該要相信對於孩子的照顧與關愛,已經盡心盡力,在工作育兒取捨之間,做出了對彼此都好的某種決定。
 
但為什麼,相信自己已經足夠好竟還是如此困難?
 
我最近在聽跟著April動起來 的podcast- 用腦成為新一代媽咪CEO ,她在裡面提到幾個重點很受用。其中一個是,我們一直覺得自己不足,其實是腦袋從小被馴化而成的既定程式,需要一直不斷地、有意識地練習,去看見我們已經成為心目中好的自己,相信一切都在朝著理想生活的路上,不讓別人對我們的想法,框架侷限了自己的可能性。這聽起來很簡單,但實際上,要避免掉滿足別人期待的這件事,執行上是非常困難。
 
我們總是先服務別人所需,最後才發現自己內在的匱乏,好像必須透過這樣的付出,才得到自我的存在價值。
 
結婚為人母之後,角色一下子多了很多,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腳本,哪個角色哪個場景的進退與口氣都不盡相同,我們在人物反轉間,漸漸忘記哪個才是最接近自己的模樣。ㄍ做好自己最舒服的樣子,也許就是最好的樣子。每個人都獨一無二,每個媽咪應該也可以是獨一無二。這世界對於一個母親角色都想像,總是過於單一刻板,從現在開始,每天都來練習一下,讓那些我以為對孩子不足的陪伴,造成我長期罪惡感的源頭,從每日反覆的練習中,轉化成真正享受育兒的樂趣。
arrow
arrow

    MIn 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